4月24日,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在湖北武汉开幕。主论坛上,受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航天大会学术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部长王巍发布了2024年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
此次发布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共10项,分别是地外资源利用的重力场效应问题、地外天体介观尺度动力学问题、空间带电粒子操控机理与方法、面向载人深空探测的火星二氧化碳原位利用技术、冰巨星探测任务设计与关键技术、月基平方公里射电天文天线阵列建造技术、太空计算中心构建及运行技术、小天体探测与开发的智能柔性附着技术、航天遥感大模型的产业化应用技术、重复使用火箭复用快速评估验证技术。
此次发布是继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首次发布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以来的第五次发布活动。5年来,相关问题研究助推了科研项目的立项与实施,对于布局航天前沿科技发展方向,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都具有重要意义。
1.地外资源利用的重力场效应问题
2.地外天体介观尺度动力学问题
3.空间带电粒子操控机理与方法
4.面向载人深空探测的火星二氧化碳原位利用技术
5.冰巨星探测任务设计与关键技术
在太阳系中,天王星和海王星均是典型的冰巨星,是一种主要由氧、碳、氮、硫等组成的巨行星。通过一次任务实现冰巨星环绕、大气进入以及对其卫星的探测,需要开展可达30个天文单位距离并支持长期观测的飞行器技术研究,突破极远距离飞行器智能自主、高效能源与推进、测控通信等技术,有望获得天体起源、生命起源相关的重要科学发现。
6.月基平方公里射电天文天线阵列建造技术
7.太空计算中心构建及运行技术
太空计算中心构建及运行技术是通过太空太阳能提供能源,常态化提供“天数天算”“地数天算”天地一体化算力服务空间计算中心的关键技术。该技术的突破将推动实现和发挥太空太阳能电站和太空计算中心“算电一体”的绿色能源优势,以及发挥空间计算中心广域泛在接入提供服务的优势,深入优化国家基础算力设施和能源布局,有力支撑太空科技产业的开拓和发展。
8.小天体探测与开发的智能柔性附着技术
9.航天遥感大模型的产业化应用技术
10.重复使用火箭复用快速评估验证技术
针对运载火箭贮箱、舱段、增压输送系统、电子及机电产品的可靠、高效、经济重复使用等问题,研究复用飞行载荷和环境条件对各类产品的影响;不同产品损伤模式及损伤程度对复用性能影响;突破火箭复用寿命消耗快速评估技术,形成运行中的寿命快速评估准则和流程,确保复用可靠性,对提升我国火箭综合竞争能力有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航天报
编辑/穆檀
审核/张瑶、何颖
监制/姜军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8625
传真:010-6876861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院
邮编:100048
网址:http://www.csaspace.org.cn
邮箱:office_csa@163.com